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领跑者光伏扶持专项计划。
海外销售规模放量,享受品牌溢价。财务分析:盈利能力触底回升,现金流及负债结构有待优化盈利能力触底回升,单晶一体化技术优势逐步显现。
公司2020年组件目标出货量18-20GW,且已锁定40%-50%的优质订单,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名。公司预计4Q19将实现营业收入11.7-12.3亿美元,对应2019年全年营收有望达40.6-41.2亿美元。2018年受益组件成本下降和反补贴退税,公司毛利率回升至14.0%。2019年1-11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8.96GW,同比下降约50%。3. 假设公司电池片销售业务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19-2021年硅片外销规模约0.5、0.5、0.5GW,对应均价分别为0.75、0.7、0.65元/W。
公司出口金额份额长期略高于出口规模份额,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产品销往欧美等价格友好市场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产品享有一定的品牌溢价。公司产能成本及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单晶硅片完全自给,我们预计2019年一体化单晶PERC组件生产成本已降至0.2美元/W以下,毛利率由2017年的11.3%回稳至18%以上。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
其中单程甲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运行3000小时性能衰减小于2%。李灿团队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与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造规模化电解水制氢设备,单位制氢能耗降低至4.0~4.2度电/方氢,大幅降低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的最高效率。此外,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积极减排,生产的太阳燃料甲醇为绿色甲醇,实现了零碳排放。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
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项目的完成对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则采用李灿团队自主研发的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该催化剂可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项目的完成对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其中单程甲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运行3000小时性能衰减小于2%。此外,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积极减排,生产的太阳燃料甲醇为绿色甲醇,实现了零碳排放。李灿团队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与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造规模化电解水制氢设备,单位制氢能耗降低至4.0~4.2度电/方氢,大幅降低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的最高效率。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
在整体装机不太乐观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装机以8.26G,第一次同比超过了集中式7.73GW。以欧洲为例,根据SolarPower Europ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欧盟太阳能市场翻番,增长趋势遍及欧洲,新增装机量达到16.7GW,相比2018年的8.2GW增长了104%。
他测算,十四五期间,大概以50GW起步,每年能够保持10%左右的增长。陆川甚至大胆畅想,电有一天是不值钱的,(竞争力)取决于你的服务,给他(客户)一个好的服务就可以了。
在出海区域上,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前10个月,来自CPIA的数据显示,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达17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公司负债率高达78.96%,200亿元。告别补贴驱动的光伏产业,正在试图摆脱政策依赖。此外,国网、南网投资降速已成既定事实,外界猜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有可能放缓。他指出,现在光伏产业最需要的不是补贴,而是不要限发。
每千瓦系统成本控制在4000元之内,基本可实现光伏平价上网,且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不能少于1500小时。电能消纳是平价落地的另一重考验。
完全竞价之后,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去保障价格实施。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产业不断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
根据CPIA统计,国内竞价项目地面电站已经接近平价,甚至低于脱硫煤标杆电价。到十四五期间,平价以后的电价依据如何确定,还是全面转向竞价。
我跑了几个海外的客户,大家投标的时候,大家把价格压得很低,其实,客户对我们的降价没有太大感知,反而搞得我们自己很难受。对此,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曾表示,光伏电站这几年的收益率在下降,所以资金实力雄厚国企比民企更适合长期持有。但国内电网与光伏电站签订的PPA,大多是一年为期。陆川介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在电力自由交易的国家,基本上光伏电价是以PPA的方式签署确定,协议长达10-15年,更长的则有20年。
为纾解财务压力,过去一年多来,企业纷纷转让股权或甩卖资产自救。而即将到来的平价风暴,或许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震荡。
隆基乐叶高达301.8%;东方日升同比增长184.7%,尚德达到159.9%,正泰新能源同比增长153.5%;天合光能同比增长达143.9%。协鑫集团被视作这股整合浪潮的典型案例。
在行业人士看来,更加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于现有的电力体制能否适应光伏平价的发展。企业间由拼规模拼速度转向拼质量拼效益,而海外市场的爆发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平价上网落地面临着土地属性与成本、发电量、接入消纳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协鑫新能源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运营商,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底,其已在全球持有221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309MW,位居全球第二。在增效上,光伏产业已经做出越来越多的探索,呈现出光伏+的发展趋势。光伏行业资金压力与金融市场收紧相关,而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补贴拖欠严重,这成为诱发行业重新洗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隆基乐叶副总裁唐旭辉此前在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表示,光伏不害怕没有补贴,最担心政府保护火电。
这一轮变局出现在2018年531新政之后。除组件出口,光伏产业出海也延伸到下游电站投资开发,如电站开发及运营、EPC等,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出海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国内电力机制的改革,希望国家在顶层设计及配套环节上做出合理规划。同时,光伏等新能源与火电的博弈还将长期存在。